关闭

行业新闻

造车新势力布局充电桩:跨界融合还是资本游戏?

2020-04-14 09:52:41




充电桩领域是一块发着金光的“肥肉”,局外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。


一组组数据印证着局外人的猜想:2030年,中国电动汽车的保有量或将超过1亿辆,到2040年,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或将超过2亿辆,相当于100个三峡电站的功率;同时,在2020年3月高层提出的“新基建”计划中,总投资规模超过40万亿,而充电桩领域占据重要地位。


一个充满着无限前景的“移动能源互联网”时代已经开启。今天的充电桩龙头,也许就是明天的“中石油”与“中石化”。看着万亿市值市场,不眼红的人恐怕少之又少。在小鹏汽车、蔚来汽车之后,天际汽车近期高调入局充电桩领域,宣布新建1万根专属充电桩,自建超级充电站,投放移动充电车,加速补能体系建设,想从庞大的市场中分一杯羹。


想法是好的,但也只有局内人,才知道充电桩领域的“B面”:技术、生产、资金实力对充电桩制造商来说是巨大的生存考验,大量资金投入、土地、税收、补贴等问题又对充电桩的运营有较大限制。2018年以来,在连年亏损状态下,充电桩企业历经“投资潮”、“退市潮”、“倒闭潮”。其中,容一电动发布解散公告,充电网科技宣布停止运营,富电绿能新三板退市……


从蔚来到天际,自身尚且“泥菩萨过河”的造车新势力为何选择自建充电网络?为此耗费的大量资源到底值不值?而这一切,究竟是跨界融合提升竞争力,还是一场以“充电桩”为名的资本游戏?


[·先算个账:建设一个充电网络需要多少钱?·]


在分析造车新势力目的之前,我们可以试着先计算一下,造车新势力布局充电桩到底要花多少钱。


车企自建充电桩方面,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起步相对较早。据了解,每个特斯拉超级充电桩的造价大概在10万美元到17.5万美元之间,约合人民币70万到123万之间,其中多半的资金会用在地基的重塑上。此外,特斯拉超级充电桩还配有太阳能板,额外加一块太阳能板要15万美元,约合人民币105万元。


特斯拉超级充电桩的造价昂贵,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特斯拉引以为傲的快充技术。相比于普通公用充电桩,特斯拉超级充电桩由于功率更大,所需零部件成本昂贵,所以建设成本会高出很多数量级,可以视作造车新势力建设充电桩所需资金的上限。由此推断,建设1万个类似于特斯拉超级充电桩的充电网络,光充电桩的花费就需要人民币70亿到123亿。


如果计算国内普通充电站的建设费用,需要考虑充电站的基础设施成本、配电设施成本、运营成本三个部分。


有数据显示,假设充电站有10台充电桩,充电桩、电池维护设备、充电站监控及安全监控设备的成本分别为200万元、20万元、20万元,基础设施成本为240万元。


充电站配电成本相对固定,充电站配电设施一般包括2台变压器、1台配电柜、1公里0.4KV电缆、2公里10KV电缆、容量700KVA以上的有源滤波装置,充电站配电成本在192万元左右。


充电站运营成本包括员工费用、站内设备消耗费用等,总计21万元,配电设施维护成本一般为配电成本的3%左右,大约每年6万元。


业内人士对笔者表示,建设拥有9个充电车位的商业化充电站总投资额至少500万元,就算是一个路边充电桩,投资额也至少为2.5万元。


充电桩虽小,但成本上的投入是实打实的。天际汽车近日表示要在全国部署1万个充电桩,如果这些充电桩要天际汽车独自承担费用的话,至少需要数十亿人民币的投入,但这对一直没有正式上市产品的天际汽车来说,会极大增加资金紧张程度。


所以,天际汽车选择了与国家电网建立关系,双方会在充电、整车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,车主可以通过天际汽车App可找到附近国家电网充电桩进行充电。但即便与国家电网展开合作,天际汽车也很难规避大规模建设超级充电站、投放商业补电车所带来的一系列资金投入问题。


自建充电网络不仅意味着需要巨大的投入,也意味着需要足够的耐心等待其盈利。但从目前市场上一些充电企业经营状况来看,盈利是一个难题。


此前倒下的充电桩巨头富绿电能,就是充电领域不断进行行业洗牌的一个缩影。富绿电能原计划建成710个超级充电站、28800根充电桩,但这需要投入35.5亿资金。盈利缓慢而投入巨大,终于拖垮了这家企业。


由此可见,充电桩行业是一个重资产行业,需要长时间的高投入,但目前主要的盈利方式还是电费和服务费,这远远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。有数据表明,目前国内涉及充电桩建设和运营的企业已经多达300多家,而现有的公共充电桩日均使用率不过1车/日。


一边是庞大的投入开支,一边是如此低的使用率,如果没有充裕的资金支持,企业是很难在这块市场中生存下去的。而造车新势力来说,“缺钱”更是常态。


可就算前面是一个烧金的“无底洞”,还是有众多造车新势力想入局其中。这一切看似违反常理的举动,或许不能单用“为了盈利”的角度来看待问题。


[·那些在充电桩之外的好处·]


如果要问新能源汽车目前最大的痛点是什么,那“充电”绝对会是排在第一名的答案。新能源汽车充电难、充电不便的问题,已经受到了政府和车企等各个方面的重视。


为了提升充电效率,部分新能源车企选择自建充电桩,并取得了提升车辆含金量、增强自身跨界竞争力的成效,例如最早建设超级充电桩的特斯拉。经过数年的建设,用户已经对特斯拉超充这一功能产生了依赖。


过往事件表明,超级充电是用户选择特斯拉的主要因素之一。2017年1月份,特斯拉曾叫停面向新用户的终身免费使用超级充电站服务,在引发争议后被迫改变策略。2017年前,特斯拉为了吸引消费者,一直采取不限额度的免费超级充电桩服务,这一服务原本计划在2017年停止,结果一直推迟到2019年初。


与特斯拉一样,蔚来提出的方案是为付费用户提供每年不限次数的换电服务,同时还提供了移动补电车,为一些路上缺电的用户提供应急补电服务,这些功能都称得上是蔚来品牌力的一部分。


同样,保时捷新推出的电动跑车Taycan也有着350 kW的充电功率,在宣传时,充电功率是其产品重点之一,与之匹配的是两层楼高的保时捷巨型充电桩。想要发挥这样的充电技术,自然也离不开保时捷自建的充电网络。


相比于传统车企布局充电网络,造车新势力充入局充电桩领域有其固有的优势,也有一定劣势。因为发布的车型较少,造车新势力有一定的精力去运营充电网络。但也正是因为车型少,没有形成更大规模的车队来分摊充电桩运营成本。


总而言之,一些头部车企自建充电网络,更多是为了给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。这些差异化服务大多数都是其特有的超级充电技术,或是换电技术,由此带来的用车品质提高,最终会反映到其车辆的竞争力以及销量上。所以,在充电领域花出去的钱,本质上都可以在汽车销售层面收回来。


但目前的疑问是,既没有独家超充技术,也没有换电科技,成本还居高不下,天际汽车等一些造车新势力自建充电网络的核心竞争力在哪?


[·新基建闻风起 新势力或借充电布局再获资本青睐·]


诚然,造车新势力纷纷入局充电网络,一定是看中了未来的机遇,无论这机遇是市场需求,还是政策导向。


工信部于2019年末发布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~2035)》征求意见稿指出,计划到2025年,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新车销量的25%。预计到2030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420万辆,根据车桩比1:1的建设目标,未来10年,我国充电桩建设仍然存在6300万的缺口,预计将形成10253亿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。


市场需求固然重要,而更大的范围内,一场在疫情时期到来的“新基建”计划,也让充电桩领域成为一块“大蛋糕”。赛迪顾问总裁孙会峰表示,借助新基建带来的机遇,充电桩市场建设速度有望加快,该领域未来会形成多个投资风口。


对于尚未公开上市的造车新势力来说,最缺的莫过于融资。此时多一些热点领域布局,或可以加速自身融资的进度,从而缓解企业的经营状况。闻风而起,在新基建政策公布后的5个交易日内,同花顺的充电桩板块指数累计上涨了7.25%,资本对充电桩领域的青睐可见一斑。


近日,天眼查的发布《新基建系列报告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篇》显示,充电桩企业融资事件累计约有460次。未来充电桩领域的融资,会是造车新势力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,而新势力的融资已经迫不及待。车和家创始人李想曾公开表示,造车新势力的融资窗口期剩余时间不会超过一年,在一年内会有大批企业淘汰出局,90%的投资人都会损失惨重。


[·进入了领域 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·]


就算拿了融资,而充电桩领域接下来的路怎么走,仍是造车新势力面对的首要考验。虽然充电桩行业还有着极大的市场,但头部企业的“马太效应”已经显现。


数据显示,特来电、星星充电、国网新能源公司、云快充等8家企业已经占据了90%的市场份额。尤其是特来电、星星充电和国家电网这三家企业,在市场圈地方面已经树立起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壁垒。(点此回顾中国价值公司100之充电企业排行榜)


据不完全统计,从2005年至2016年,全国涉及充电桩相关概念的企业注册数量逐年攀升,2016年达到顶点,到2019年新注册的公司已经降低到几十家,充电桩领域或将提前关闭窗口期。


充电网络建设易、盈利难的问题日益凸显。如果没有很好的运营策略,那么新势力布局充电桩只会加速自身资金的耗费。小鹏汽车曾提出了建设数万根充电桩,但时至今日也只建设了数百根就暂缓投入。


充电桩的未来在哪?其实谁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答案。没有一家公司可以说自己完全垄断了市场,很多公司都在试探。造车新势力的加入,让人们看到了充电桩领域的另一种玩法——那就是主机厂布局充电桩领域,从车辆销售到补能,构建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。


当然,市场前景依旧广阔,造车新势力的未来依然大有可为。新基建与需求的东风下,无论是荒诞的炒作还是希望的种子,一切都有待未来的验证。而一场充电桩领域的万里长征,其实也才刚刚开始。(来源:搜狐汽车·黑客)


分享至:
0

展会快讯免费订阅

行业资讯,展会新闻,实时更新

联系我们

展商中心

电话:  +86-21-61170511